門票中的價值

ShUNwInGmA
Jul 16, 2022

--

Mirror開騷,各種因而衍生的奇聞怪事,再次引起我思考事物的價值。

有人怨官方手燈要港幣三百六十元(還不配備電池,用家需自行預備),對比韓團只需要港幣二百元。又有一張圖,指演唱會門票寫了「座位視線受阻」(seat with restricted view)。

我思疑門票的價格會否也像街市賣菜,品質差一點就降價促銷。結果一查,當然沒有,門票價錢只分三種。而粉絲購票時,亦無從知道結果。不過,有得看總好過無得看,可以一睹偶像風采,視線受阻縱然是美中不足,有票在手又是一種滿足。

聽起來,買票似是一種賭博,投資時間,可能結果一場空,而在賭局中勝出的贏家會惹來艷羨目光,是種身份認同。至於手燈,就更加是身份的實體展現,因為只限持有當日演唱會門票人士購買。手燈的外型似是超人變身棒,功能上不能拯救地球,但最少可以為一個晚上增加氣氛。

//除咗可以手動切換燈色之外,喺演唱會現場仲可以跟隨中央控制指令變化,配合節奏及舞台效果自動切換燈色,一齊將演唱會氣氛推至最高峰。即使喺屋企睇網上直播都可以將手燈連接MakeALive app,手燈同樣可以隨著中央控制指令自動變色,接通現場全情投入演唱會!//

以上是官方Facebook帳戶的介紹。我比較著意的是,手燈可以接收中央控制指令,而且是不限於會場範圍。我想不會有粉絲抱怨,不能用自己喜歡的燈色支持偶像,反正要是不喜歡,放棄憑票購買的權利就好。

只是,從這個連燈光顏色都控制的細節,我感到一陣恐懼,因為主辦方對粉絲的掌控可以如此細緻。粉絲拿出手機,湊成燈海的畫面,好似已經是上個年代的事,如今燈的形狀,顏色,時間都可以被控制,而且距離是無遠弗屆。

粉絲會不知道座位視線受阻嗎(會不會想起是另一個問題)?不太可能,但他們仍然會購票入場。知道手燈要三百元,而且是受控制的道具,大家會不買嗎?我覺得放棄的也是少數。

想到這裡實在不得不佩服經濟學的偉大,我們在中學時已經讀過:價格提高不要緊,利潤提升就好。每次定價,都成為一次考驗,考驗主辦對粉絲行為和底線的把握,考驗粉絲對偶像的愛和忍受能力。

這類性價比的思考,現代人應該毫不陌生。我真正思考的價值,不是性價比,而是關於控制。

這個年代我們都喜歡說自由,喜歡事情由自己選擇。而演唱會的主辦方明顯就是在滲透某種控制,在價格,演唱會內容,甚至每個人手上的燈光,都在他們的掌控之中。

我們對於自由的需求和專制的察覺,好似去到娛樂這個領域就忽然間失去了。一切退化成為經濟的考量,是市場的問題。我想這才是真正有趣的情況。

為甚麼有人上街示威,反對某條法例通過,但沒有人到紅館抗議?箇中的分別會否是政府和商業公司,對於受眾反應的把握能力高低?

可能有人會反駁兩者有是非對錯之分,因為睇一場演唱會,是一晚娛樂,立一條法規,可以影響後代。但被控制,不自由,被一對無形的手去掌控這件事,應該沒有太大分別,而且又有誰可以肯定一間公司的影響力,會及不上政府?如果熟悉全求化理論的朋友,應該知道現今商業機構對於國家,社會,人民的掌控能力,可能比一個國家更強,更徹底。國家可能以法規,制度控制人民,但商業機構用的手法是軟性,舒適,細緻和持久得多。

有時我猜想,我們對於自由的堅持(包含我自己),並沒有自己所想那麼深刻和堅持。只要娛樂,只要感覺愉悅和舒適,自由就可以隨時犧牲。

說隨時,背後卻不隨便,因為還要經過理智地思考性價比的問題,而且現代對於價格的檢視只會越檢越嚴苛。但是娛樂的堅持,和自由的堅持,兩者之間的落差,到底是否存在,存在的話又有多大?我們可以將去大台的元素,放進娛樂裡嗎?我覺得都是可以探討的問題。

--

--

ShUNwInGmA

香港人,80後,中文系畢業生,火苗文學工作室成員,喜歡文字多於影像。基督徒,私心希望更多信徒喜歡閱讀。